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作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作者是李清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我国古代诗人苏轼的一句经典诗句,它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亲情的珍视。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团圆的美好向往。
1.“共婵娟”的典故共婵娟”指的是共同欣赏明月的景象。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在这里,诗人通过月亮作为媒介,将相隔千里的亲人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思念。
2.“但愿人长久”的意义但愿人长久”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这句话突破了时间的局限,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健康长寿的期盼,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
3.“千里共婵娟”的意境千里共婵娟”则是苏轼对空间距离的超越。即使相隔千里,只要心有明月,便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心灵得以沟通。这句诗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壮阔景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4.《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苏轼在1076年中秋节所作。当时,他与弟弟苏辙因官场失意而分别,此词正是苏轼在月夜中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所作。词中充满了对亲情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5.苏轼的生平与成就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词、散文成就斐然,尤以词最为出色。苏轼的诗风豪放、奔放,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影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成为了表达思念、祝愿亲人健康长寿的代名词。它不仅影响了后世文人墨客的创作,更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入人心。
通过以上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诗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中华民族对团圆的美好向往。在当今社会,这句诗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着我们珍惜亲情、友情,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