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家园

首页 > 投资攻略

投资攻略

十五夜望月 王建,十五夜望月王建写作背景

2025-02-21 08:27:20 投资攻略

《十五夜望月》——王建的月下情怀

1.诗人简介王建(765年—830年),字仲初,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大臣、诗人。王建出身寒微,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在大历年间,他凭借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一度投身军旅。中年之后,王建入仕途,历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秘书郎、太常寺丞等职,最终累迁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王建去世,享年六十六岁。王建在文学上以乐府诗著称,与张籍齐名,合称为“张王乐府”。

2.诗歌背景《十五夜望月》是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作背景是在中秋节的夜晚。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人团聚,赏月成为习俗。王建在这特殊的夜晚,与友人一起观赏月亮,灵感迸发,创作了这首诗。

3.诗歌意境诗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桂花。”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景象。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冷露无声无息地打***了院中的桂花。这一句不仅写景,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4.情感表达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仰望明月,思绪万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中秋节这个特殊节日的团圆氛围。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内心的思念之情却与明月一同传递给了远方的朋友。

5.诗歌特点《十五夜望月》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意境幽美,想象丰富。诗中语言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委婉动人。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建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6.文化内涵《十五夜望月》作为一首描写中秋节的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俗习惯,还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人生和友情的感悟。这首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为了中秋佳节赏月时的经典之作。

《十五夜望月》是王建的一篇佳作,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