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顺差应采取什么政策 国际收支顺差应采取什么政策控制
国际收支顺差,即一个***的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这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健康的一个信号。过度的顺差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贸易摩擦、外汇储备压力等。小编将探讨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应采取何种政策来控制和管理这一状况。
1.降低外贸顺差,提升进口
基于拓展全球反霸权统一战线的需要,我国也应该树立自己的样板,不妨通过大幅降低外贸顺差,积极提升进口等措施,将那些愿意秉持自由贸易,主张实行***自主的对外政策的***,拉过来。
2.完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更好支持企业汇率避险。加强外汇市场管理,适时采取宏观审慎逆周期调节措施,坚决对外汇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3.适时采取宏观审慎政策
***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0494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9824亿元。在这种情况下,适时采取宏观审慎政策是必要的。这包括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
4.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有助于刺激内需,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从而有助于控制国际收支顺差。
5.跨境贸易投资活跃,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024年,我国跨境贸易投资更加活跃,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总额14.3万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4.6%,规模创历史新高。这种活跃的跨境贸易有助于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6.外汇市场管理及逆周期调节
***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表示,展望2025年,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但我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这意味着,在外汇市场管理方面,需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国际收支顺差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降低外贸顺差、完善汇率风险管理、采取宏观审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跨境贸易投资的活跃以及加强外汇市场的逆周期调节。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国际收支顺差,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