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条件下会成为st 什么条件下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因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而被列入失信名单的个人或组织。小编将详细解析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条件,以及相关限制措施。
1.逾期60天以上
若被执行人自收到执行通知之日起,未在规定时间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逾期达到60天以上,法院可以将其列入失信人名单。
2.拒不履行法院判决
即使逾期未满60天,但如果被执行人有明显的拒不履行行为,法院也会考虑将其列入名单。
3.其他失信行为
包括***意欠款、逃避执行等行为,这些都可以被视为失信行为,导致被执行人被列入失信名单。
4.限制高消费消费场所
失信人员不得在星级酒店、高档场所消费,如高尔夫场、游艇会等。
5.限制高档消费
限制高档消费,如购买高档商品、奢侈品等。
6.限制消费
失信人将被限制高消费,禁止乘坐飞机、高等级列车等。
7.限制出境
失信人将被限制出境,影响其出国旅游和商务活动。
8.限制经营
失信企业负责人将被限制担任高管职务。
9.失信信息公开
失信人的相关信息将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开,增加其失信成本。
10.经济困难
一些失信被执行人因遭遇经济危机、失业等原因,无法按时履行债务。
11.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失信被执行人对法律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意识到不履行法律义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12.违法行为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比如明明有足够的财产可以偿还债务,但就是拒绝履行,导致债权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13.阻碍执行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通过不正当手段阻碍执行工作的正常进行。
14.社会诚信环境***化
失信行为的普遍存在可能会导致社会诚信环境的***化。人们在面对失信行为时可能会产生“以牙还牙”的心理,从而加剧社会的不信任和矛盾。
15.应对措施
为了有效应对失信被执行人带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成本。
16.法律法规完善程度
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失信行为的发生率。法律的严厉和执行力度不足,容易导致失信行为的滋生。
17.经济压力
在经济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部分个人和企业可能为了生存而选择失信行为,尤其在经济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