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镇风沙,植树造林治沙
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坚持科学防治、综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00多万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130万公顷,四大沙地生态整体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续减轻。在这过程中,无数治沙人、志愿者和***员干部倾注心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伟大使命。
1.科学防治,实现生态改善在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始终遵循科学防治的原则。通过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化学措施,实现了生态的改善。例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101.9万公顷,工程固沙3.47万公顷。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2.创新技术,助力治沙事业在治沙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创新,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栽培方法。如李显玉团队在大坑深沟整地、选用良种壮苗、苗木全程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治沙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领导重视,凝聚治沙力量在治沙事业中,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将治沙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阿门其日格的老***到新时代造林治沙的“新支书”,几代人数十载接力种树植绿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的重要论断。
4.***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毛乌素沙漠腹地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员群众、青年志愿者、治沙工人组成的近千名攻坚治沙队,抢抓初冬治沙固沙有利时机,在流动沙丘上栽植沙障,开沟造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历史传承,弘扬治沙精神从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人民***设立林垦部,在冀西、豫东、陕北、东北西部等地营造了大面积的防风固沙林,到如今,治沙工作已经传承了数代。郭成旺一家四代治沙传承的故事,正是对这种精神的生动注脚。
6.新时代青年,担当治沙重任在新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治沙队伍中来。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郭玺,携手第二、第三代治沙人,累计管护封育和治沙造林面积达15万亩,用实际行动“向沙漠要效益”。
7.政策支持,推动治沙工程在杭锦旗库布其沙漠风沙路径阻隔带西段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区,全国劳动模范乌日更达赖为参与造林的农牧民做技术指导。科右中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包呼格吉乐图介绍,科右中旗共完成植树造林17000亩,共栽植文冠果、樟子松、锦鸡儿等经济苗木150万株。
8.治沙成果,见证绿色奇迹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治沙成果显著。从老报纸中我们可以看到,曾经肆虐的风沙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绿色奇迹正在我国大地上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