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美女骗熟人钱财,扮美女骗熟人钱财犯法吗
扮美女骗熟人钱财,扮美女骗熟人钱财犯法吗?
1.法律规定与诈骗罪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三款规定,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在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对于后骗归还前骗的连环诈骗,行为人受一个概括的犯罪故意支配,每次实施的诈骗行为不过是实施诈骗行为的一个连续过程。如果被告人在不具备偿还能力且经济入不敷出的情况下,编造理由让被害人打钱,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与被害人之间并没有确定正常的恋爱关系,而是利用虚构的情感关系诈骗钱财,那么这种行为可以认定为诈骗罪。
2.客体要件与诈骗罪构成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如石先生感到自己被骗后报警,被告人童某假称“妹妹”重病,将责任推到妹妹“洋洋”身上,称是“洋洋”告知自己需要偿还巨额网贷、住院无法支付医药费,让自己向吕先生借钱。这类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3.典型案例与判决结果2021年,江西吉水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件。赖某已婚,得知宋某单身后,将其侄女“梁梦”介绍给宋某,两人通过微信聊天确立了恋爱关系。赖某实际上并未将侄女介绍给宋某,而是自己假扮成侄女与宋某谈恋爱,最终骗取宋某二十万元。赖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
4.网络诈骗与熟人上当微信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工具后,通过微信实施的犯罪也层出不穷。例如,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调研发现,2016年以来,该院已办理近20起微信诈骗案件。这些案件中,犯罪分子通常通过网络注册QQ号或微信账号,假扮美女与受害者谈恋爱,以骗取钱财。
5.法律制裁与预防措施对于扮美女骗熟人钱财的行为,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和制裁措施。如荣某因假扮美女骗取他人钱财,被安阳县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4万元。为了预防此类诈骗案件的发生,公众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尤其是涉及金钱交易的情况,务必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有关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加大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