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造句,沐猴而冠四字成语
2025-02-25 06:57:39 投资攻略
“沐猴而冠”这一成语,源自《史记·项羽本纪》,用以形容那些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实则缺乏实质内容或能力的人。它既适用于那些借助外力窃取高位的人,也适用于那些徒有其表、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1.成语释义与出处
释义:沐猴而冠,字面意思为猴子戴帽子,比喻人外表装扮得像样,但实质并不像。常用来***那些虚有其表、没有真本事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的说法,即指楚国人外表看似人样,实则如同猴子戴帽一般,并无实际能力。
2.成语辨析
沐猴而冠与衣冠禽兽:这两个成语意义相近,都有外表光鲜、实质空虚的意思。区别在于,“沐猴而冠”的语意相对较轻,既可以用于坏人,也可以用于没有实际本领的人;而“衣冠禽兽”则仅用于坏人,语意较重。
3.成语示例
-他虽然穿着西装革履,不过是沐猴而冠,举止谈吐仍是粗俗不堪。自从他上任后,他身边那些小人不也一个个沐猴而冠,成了单位主管了吗?
4.成语典故
沐猴(猕猴)戴上帽子扮人。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实际并不像。成语拼音:mùhóuérguàn。
5.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衣冠禽兽反义词:无
6.应用场合
沐猴而冠这一成语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文学创作、***评论等场合,用以***那些徒有虚表、缺乏实际能力的人。
7.成语演变与发展
沐猴而冠这一成语自西汉以来,历经千年,其含义和使用场合不断发展,但核心意义始终未变,即用以批评那些虚有其表、没有真本事的人。
“沐猴而冠”这一成语,不仅揭示了人们对于外表与实质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而且体现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于假***丑的批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此为鉴,警惕那些表面光鲜、实则空虚的人,同时也要努力做到内外兼修,成为真正有内涵、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