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家园

首页 > 投资百科

投资百科

结算价超合同价的影响 结算价格超过合同价格

2025-02-23 08:58:34 投资百科

结算价超合同价的影响:深入分析

1.结算价超合同价的具体案例

施工单位送审造价为1879.39万元,经过核减87.51万元后,核定结算价为1791.88万元。结算价超合同价的现象在这里尤为明显,超出了合同价681.67万元,占合同价的61.4%。这一数据揭示了结算价超合同价的比例之高,令人深思。

2.人工费和材料价的调整

在这个案例中,人工费调整总额为60.50万元,材料价补差为20万元,暂定材料价补偿为27万元。这些调整费用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结算价超合同价的情况。这表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人工费和材料价的变化是导致结算价超合同价的重要因素。

3.工程量清单误差与工期延误

工程量清单误差复核审定价为62.82万元,工期延误补偿费为39.38万元。这些费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工程量清单的误差和工期延误造成的。这说明,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工期管理对于控制结算价至关重要。

4.保证金预留比例与保函金额

保证金总预留比例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3%。如果合同约定由承包人以银行保函替代预留保证金,保函金额也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3%。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保证金的有效使用,防止因保证金过高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5.缺陷责任期与工程修复

如果发包人在缺陷责任期内发现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通知承包人修复。如果承包人拒绝修复或修复后仍不合格,发包人有权自行修复,并从保证金中扣除修复费用。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工程质量的高要求,同时也保护了发包人的合法权益。

6.保险合同计量与履约现金流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及应用指南,企业应当采用浮动收费法计量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组。这有助于估计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组的履约现金流量,从而更好地管理财务风险。

7.竣工结算价的意义

竣工结算价是发承包双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它包括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按合同约定进行的工程变更、索赔和价款调整。竣工结算价是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完成了全部承包工作后,发包人应付给承包人的合同总金额。

8.超出合同价的招标问题

一般情况下,超出合同价10%是否需要进行招标,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来确定。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招标程序的规范,确保招标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9.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与定额相关依据

新标准删除了定额相关依据,造价管理部门的计价定额、造价信息不再作为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的主要依据。这有助于弱化职能部门对建设工程发承包双方合同价格确定的干预,提高计价活动的***性。

10.结算期延长的影响

延长结算期可能会影响交易方的现金流和资金使用效率。对于资金紧张的企业,延长结算期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其财务压力。结算期的延长还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

11.中标价与合同价不一致的问题

中标价与合同价不一致的问题在工程招投标中愈发突出,给项目的管理和执行带来了诸多挑战。中标价通常是投标人在竞标中提供的最具竞争力的价格,而合同价则是在项目正式签订合同时达成的价格。

12.合同中的补充条款

施工合同中应设置相应补充条款,对结算工程量和清单工程量相差较大时,应对单价调整约定说明。例如,约定非中标人原因引起单个清单工程量变化幅度,在幅度范围内进行调整,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结算价超合同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合同执行等多个层面。对于企业和相关部门来说,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