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时间,十一五规划是哪一年到哪一年结束
十一五”规划,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我国在21世纪初期的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这一规划旨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1.规划背景与意义
“十一五”规划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制定的。这一规划不仅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全面规划,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部署。
2.规划时间与编制过程
“十一五”规划的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规划的编制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建议》等。
3.规划目标与任务
“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旨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4.实施成效与挑战
在“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挑战。
5.十二五规划的衔接
2010年,“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第十七届中央***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讨论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11年至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下基调。
6.规划调整与完善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整与完善。例如,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推动完善城市燃气、供热等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7.“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的转变
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的更新,更加注重规划的指导性和灵活性。
8.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十一五”规划的成功实施,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奠定坚实基础。
- 上一篇:声波测井,声波测井仪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