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他人身份十年,冒用他人身份证构成要件
冒用他人身份十年,冒用他人身份证构成要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冒用他人身份证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秩序。小编将围绕“冒用他人身份证构成要件”这一问题,为您详细解析相关法律知识。
犯罪定义与法律责任
冒用他人身份证罪,是指在依照***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80条之一规定,犯本罪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款。
个人信息保护与法律法规
根据2017年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信息解释为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身份证件的重要性
身份证件涉及公民隐私、信息及财产安全,公民应正确使用相关身份信息证件。冒用、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从事经济社会活动,扰乱公共秩序,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出入境管理
特别是在出国、出境时,严格遵守我国出入境管理法规,使用本人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证件,否则将面临法律后果。
注册公司时的法律责任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公司属于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权利。
犯罪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或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用证单位的法律责任
公民在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时,用证单位负有反复核对人、证一致性的责任,确认无误后方可为持证人办理相关业务。用证单位不履行人、证一致性核对责任导致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年前,为了应聘成功,祁芸(化名)使用了姐姐的身份证。十年后被工厂发现,遭辞退。祁芸要求按照工龄向厂方索赔6万余元。市第一人民法院通报了该案判决结果:工厂以祁芸借用他人身份证入职并且无法提供其真实身份证给工厂为由解雇,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祁芸最后只得到70元赔偿。
冒用他人身份证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权益,扰乱了社会秩序。对于此类行为,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和严厉的处罚。我们应当增强法律意识,正确使用自己的身份证件,同时也要提高警惕,防范他人冒用身份。
- 上一篇:内测网络游戏,网游内测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