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我国为了有效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重要法律。以下是对该法律的详细解读:
1.法律制定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旨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
3.工作方针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4.***责任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5.地震监测预报***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对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及时发布地震预报。
6.地震灾害预防***和地方各级人民***应当制定地震灾害预防规划,加强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和防控。
7.地震应急救援发生地震时,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失。
8.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地震灾后,应当及时进行灾后过渡性安置,并有序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9.资金和物资保障***设立防震减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禁止侵占、截留、挪用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的资金、物资。
10.法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以我国历史上两次重大地震灾害为例,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重要性。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摧毁了整个城市,共***24.2万人,***失达100亿元。此次地震暴露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不足。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的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共造成69227人***,17923人失踪,374643人受伤。汶川大地震是我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施效果的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应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共同努力建设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
- 上一篇:生活中的负数,生活中的负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