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及译文,大学中庸全文及译文
《大学》与《中庸》作为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哲学思想。小编将深入解读《大学中庸》全文及译文,探讨其深刻内涵,以期为大家带来更深的理解。
1.中庸之道
中庸,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平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
2.天与命
此处“天”既有“自然的天”的意蕴,也有形而上的哲学内涵。命:赋予。天命,即宇宙间的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
3.率性之道
率性,遵循天性。道,本意为路,这里引申为规律。率性之道,即遵循自然法则,顺应天命。
4.修道之谓教
指根据道的原则来施行自身。修道,即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实现道德的完善。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大学》全文及译文
《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中庸》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中庸之道与日常生活
1.为一般人说法。中庸既不是上智,也不是下愚,中庸就是一般平常人。
2.中庸就是恰好。中是不偏差,庸是常道,也就是没有太过与不及,一般人就是容易想的多说的多做的少;恰好就是父子夫妇兄弟相处恰好,修道修心恰好,为人处事恰好,全力以赴恰好。
3.以中为用,也就是用中。中是体,庸是用,明是中庸的体,用是中庸的用,明以用中,中以用明。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学中庸》的内涵,领悟中庸之道的智慧,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实现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