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 林中路,海德格尔 林中路前言
海德格尔的《林中路》:探索存在的奥秘
《林中路》是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之一,自200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以来,已成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本书汇集了海德格尔在30、40年代创作的六篇重要文章,几乎囊括了他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为读者深入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海德格尔与《林中路》的诞生
海德格尔的《林中路》是在其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他的思想经历了从早期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到中期对真理本性的探究,再到晚期对林中空地地方性的追问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了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问题从“信仰-生活”向“哲学-生活”的转变。
语言与话语的区分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首先区分了“Srache”(语言)和“Rede”(话语)。“Srache”指的是人说出的话、写下的字,相当于海德格尔后期著作中所谓的“人之说”;而“Rede”则多译为“话语”(discourse)或“言谈”(talk),是此在的“…”。这种区分揭示了语言与话语在存在与真理中的不同角色。
存在的真理与真理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思想问题是思考存在的真理或真理的存在。在他不同时期的表现中,这种思考呈现出不同的问题。早期他追问存在的意义,中期探究真理的本性,晚期则关注林中空地的地方性。这种对存在的深入思考,使得海德格尔成为现代西方思想中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
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
回顾1910年代的海德格尔思想路线,我们能看到其问题的核心从“信仰-生活”转变成了“哲学-生活”。在哲学的要求下,海德格尔将信仰当做一种特殊的宗教经验加以考察,而历史成为了这种考察的重要维度。
海德格尔的“无”
虽然《存在与时间》被看作海德格尔的代表作,但其思想的发展并未成熟。他晚期的作品,如《形而上学是什么》,体现了其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些作品中,海德格尔对“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无”在存在与真理中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与“新理学”
《林中路》及其相关作品代表了冯友兰先生“新理学”体系的确立。著名海德格尔专家彼得·特拉夫尼基于文本,从海德格尔最早期的实际性的解释学到最晚期的四合思想,对海德格尔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介绍。
海德格尔与宗教
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宗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认为,宗教使人民变得愚昧而腐化,并指出“它们(宗教的唯心论)侮辱了人类的工作,将其…”。这种对宗教的批判性思考,使得海德格尔的思想在当代哲学界具有独特的价值。
通过《林中路》这一作品,海德格尔为我们开启了一条探索存在奥秘的道路。他的思想深刻而复杂,不仅对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们理解世界和自身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