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解释
《经济解释》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的代表作,自2015年出版以来,以其独特的经济学视角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小编将从张五常经济解释的核心观点出发,结合其生平事迹,为您详细解读这一经济学经典。
1.张五常对“物品”的定义
张五常先生认为,物品分为“有胜于无”和“多胜于少”两种。前者包括产品、商品、服务、关爱、空气、明月清风等,而后者则特指经济物品。例如,空气虽然“有胜于无”,但并不是“多胜于少”,因此不属于经济物品。这是因为,对于“多胜于少”的经济物品,人们会为了争取更多而愿意付出代价,在市场上产生交换。
2.张五常的生平事迹
张五常,1935年出生于,是芝加哥大学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他天生一头乱发,如同他狂放不羁的个性。1959年,他赴洛杉矶的加州大学读书,八年后,他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问世,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张五常还为科斯的***经济改革研讨会提供了《***的经济制度》一文,解释了***改革开放30周年的发展奇迹原因。
3.有生产力的资产是国民收入的根源
张五常指出,有生产力的资产是国民收入的根源。没有产出的资产仓库要靠有生产力的其他仓库的支持。促成没有生产力的财富累积的仓库存在,要靠其他有生产力的资产仓库给他们带来收入。这解释了没有生产力的收藏品的市值,对国民收入的增长是格外敏感的。
4.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体系
张五常的《经济解释》系列图书,被公认为是集其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他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核心,需求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这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5.张五常对《经济解释》的评价
张五常曾表示,他的《经济解释》立足本地19年,比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好。这一言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6.张五常的学术历程
从2000年起,张五常用了19年写《经济解释》,与北京两地皆发行,三卷变为四卷再变为五卷。这次中信出版的应该是最后的版本。在最后的卷五中,他略说一下这艰巨工程的历程。
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以其独特的经济学视角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从对“物品”的定义,到有生产力的资产是国民收入的根源,再到其学术历程,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体系为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上一篇:dtt是什么,DTT是什么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