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制定的21世纪的核心素养模型包括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1世纪初提出了核心素养模型,旨在明确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以成功融入未来社会。
1.全球胜任力
全球胜任力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理应成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这要求学生具备广阔的全球视野,包括知识结构、跨文化沟通能力、异文化环境适应能力等。
2.欧盟数字素养框架(DigCom)
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的发展经历了DigCom1.0到DigCom2.2。DigCom1.0将数字能力定义为5个主要素养领域(信息、交流、内容创造、安全、解决问题)和21世纪所需的技能。
3.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对应的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业形态。这是东北地区经济转型所需要的发展模式,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向新质生产力转移。
4.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历史规律来看,个人素质培养要结合时代背景。当代大学生培养特别需要拓展全球视野,实现知识结构、跨文化沟通能力、异文化环境适应能力等的和谐发展。
5.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照年分成三个阶段:奠定基础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这一规划旨在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6.劳动力技能资格鉴定制度(WSQ)
劳动力技能资格鉴定制度(WSQ)包括技能培训模块、资格认证模块和经济资助模块。经济资助模块面向参与劳动力技能资格鉴定制度(WSQ)提供的就业必备技能培训的企业员工设置了技能发展基金(SkillsDevelomentFund,SDF)和技能深造计划(SkillRedevelomentRrogramme,SR)。
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这一理论把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石,揭示了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价值目标。
8.“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双创)
2014年,******在天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简称“双创”。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旨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