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君主,清朝君主立宪
清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君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经历了十二位君主。清朝的君主立宪制尝试,则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1.醇亲王奕譞及其府邸
醇亲王奕譞(—),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他是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奕譞在清朝末年,尤其是在戊戌变法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2.清***对***的管理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直接隶属中央,代表中央监督***地方事务,标志着清朝对***管理进入新的阶段。1793年,清***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对***的管辖权。
3.君主立宪制的提出
康有为在清末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认为北族自称黄帝后裔,可以看作是宗族中远房的归宗。这一观点在清末时期,正是革命***人在推动满汉之别的区划,而旗人贵胄的当权者则倡导“大破旗民界”。
4.清朝君主立宪制的尝试
清朝统治者自然不想被推翻,清廷决定效法西方,从制度方面开展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以实现***富强。这是清末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型改革。
5.清朝十二位君主
清朝十二位君主分别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
6.日式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日式君主立宪制对清朝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一制度最早来源于殖民者雅利安人对于欧洲殖民统治,以自己部族武力为后盾,对清朝君主立宪制的尝试产生了重要影响。
7.清末立宪的困境
清末的立宪,尽管生机勃勃,但仅限立宪派方面,一旦涉及了清廷方面,立即变成臭不可闻。清末立宪的困境,反映了清朝末年***的复杂性和矛盾。
8.清***君主立宪制的尝试
清***曾想过君主立宪制,想要效仿***和***实行君主立宪制,将皇权赋予内阁,整个皇室成为了***的吉祥物。这一套在清朝是完全行不通的。
9.清朝保守的思想与歧视政策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然而由于其保守的思想,特别是对汉族采取的歧视政策,在经历康乾盛世后,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清朝君主立宪制的尝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末年的改革意识,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清朝的灭亡,也标志着封建王朝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