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标价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
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波动性加剧的趋势。小编将围绕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这一问题,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1.开年人民币汇率走贬
原因一:上年末稳汇率压力有所释放
在2023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连续十个交易日收于7.299,显示出政策稳汇率的意图。从年初开始,人民币汇率在两个交易日内贬值约300点,主要与去年末贬值压力释放不足有关。
原因二:美元指数行至历史高位
在美元指数大幅上涨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寻求对美元保持稳定,使得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出现明显升值。2023年8月初人民币中间价与即期汇率出现分离以来,截至2024年年末,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1.47,较2023年年末上涨4.2%。
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震荡下行
近期,人民币汇率震荡下行,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均跌破7.33。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承压,但对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非美货币却持续升值。以在岸人民币为例,自2023年年初至2024年年末,在岸人民币对美元贬值4.51%,但对欧元、日元、英镑分别升值4.17%、5.01%、5.0%。
3.直接标价法与汇率变动
在实际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例如1美元=6.8人民币。当对美元的需求增加时,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汇率上升;反之,当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时,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汇率下降。
4.人民币汇率反弹
数据显示,截至上午10时35分,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反弹,报7.3515元,较日内低点回升超百个基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3315元,较前收盘价涨11个基点。这一变化明确反映了市场对政策预期的变化。
5.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整
消息发布后,人民币汇率迅速作出反应。数据显示,截至13日晚,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走高近100点,达到7.3536;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则报7.3320,同样呈现出走强趋势。这一变化与“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调整有关,上调该参数可以提高对跨境融资的监管力度。
6.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上涨
早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上涨。数据显示,截至上午10时35分,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反弹,报7.3515元,较日内低点回升超百个基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3315元,较前收盘价涨11个基点。
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分析汇率变动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政策预期以及市场情绪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