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保障倍数等于什么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下面是关于利息保障倍数的详细介绍:
1. 什么是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可以判断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经营收益来支付债务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企业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
2.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EBIT) / 利息费用
或
利息保障倍数 = (税前利息 + 利息费用) / 利息费用
或
利息保障倍数 = (税后利润 + 所得税 + 利息费用) / 利息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分子上的利息费用只包括会计核算中费用化的利息,不包括资本化利息。
3. 利息保障倍数的意义
利息保障倍数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之一。当利息保障倍数高于1时,表示企业具备支付利息的能力;当利息保障倍数等于1时,表示企业的支付利息与经营收益相等,安全系数较低;而当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时,表示企业的偿付能力非常薄弱。
4. 利息保障倍数的安全范围
利息保障倍数大于2才被认为是非常安全的。当利息保障倍数较高时,表明企业有足够的经营利润来支付债务利息,风险较低。而当利息保障倍数较低时,企业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较弱,风险较高。
5. 利息保障倍数的应用范围
利息保障倍数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债务评级中。债权人通常会参考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来评估其偿债能力,从而决定是否愿意向该企业提供借款或发行债券。此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也可以参考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来评估其偿债能力和风险水平。
利息保障倍数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通过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进行计算。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表示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越强,风险越低;而利息保障倍数越低,则表示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较弱,风险较高。在财务分析和债务评级中,利息保障倍数被广泛应用,用于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风险水平。
- 上一篇:人民币卢布汇率趋势